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深入进行。作为一名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了20多年的基层教师,笔者有幸多次参加了人教社物理室组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的教程培训,出席了全国初中物理教程研讨会,同时,也给湖北荆州和荆州区的教师代表举办了两次有关人民教育出版社撰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程的讲坛,接触了不少教程的撰写者、各地的教研员和学校的教师,从大伙的发言和谈话中,笔者发现从教程的撰写者到用户,从专家到教师,对物理教程的认识均存在不少误区,其中有几个方面误区是一同的。 误区之1、学生不可以维持学物理的兴趣是教程的问题 应该说现在初中生主如果中学生用的物理教科书,在常识的更新上与在与实质生活的结合上还存在肯定的差距,但在常识呈现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系统性方面是成功的,现行初中物理教程在实践性、趣味性上也有所体现,笔者多次对所在学校的初中二年级、初中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有较高的兴趣。然而,一个人对某项常识或技能的学习是不是有兴趣,不是由某一方面决定的,至少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学习者个体的喜好和能力;二是常识或事物本身的趣味性和难易性;三是对常识或事物的呈现方法(包含载体和传授者)。而个人的喜好、能力和传授者的传授方法起着很重点有哪些用途,大家常常看到有的出色物理教师教授同样的教程、解说同一内容,就能长时期让学生对物理维持浓厚兴趣。亦即再好的教程不可以以好的方法传授,学生照样不会有兴趣。假如试图仅仅通过教程对常识呈现方法的改变来达到让所有学生、在所有空闲都一直维持学物理的兴趣,显然是不现实、不客观、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 目前有一种思潮:物理教程改革就是要减少需要、不讲求常识的严密性。假如为了让所有学生、在所有空闲都一直维持学物理的兴趣,而人为地将常识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打散、打碎和割裂,那样带来的结果可能是学生都饶感兴趣的、很热闹的学完物理后,什么都了解也什么都不了解,什么常识都知其然而又不知其所以然,对所学常识没整体印象,不可以系统把握,更谈不上拥有物理思维能力和革新能力了,如此培养出来的兴趣又有哪些用呢?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导致很多学生(不是所有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有兴趣的缘由是比比皆是的复习提纲、指导书、习题集等,与在其背后起着决定原因的升学考试指挥棒,面对淘汰式的升学重压,教师甚至父母不能不违心地逼着学生成天埋头于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题海之中,题海战术又能使学生对哪门学科产生很大的兴趣呢?这样来看,学生学习兴趣问题根本不是物理教程本身可以解决的。 误区之2、物理难学是教程太难 大家都知道,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常识本身是有肯定的困难程度,但就现行教程呈现的内容而言,还是比较浅显和通俗易懂的,况且,现行中学教程已经多次对繁、难、偏、旧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现行教程本身所介绍的常识,还没感到太难的反映,倒是与之配套的习题、考试试题的确是愈加难,其缘由当然也是现行的考试规范与应试教育方法导致的。 假如在现行物理教程已经比较简单的状况下,再大幅度减少物理教程常识的困难程度,那样物理这门学科也就再没什么内容可学了,笔者以为该培养兴趣的内容就大力培养兴趣,该讲透的常识还是应该讲透,该难的地方还是应该难,倒是应该在呈现形式和由浅入深的编排程序上进行一些改革,使其更具备逻辑性,更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 另外,物理学习还有一个层次问题,所以物理教程也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就是培养不同层次的物理人才。譬如绝大部分人对音乐、美术都有浓厚兴趣,但并非所有些人都能成为音乐和美术专业人才,其缘由同样是音乐、美术也有一个层次问题。其实物理更不是所有些内容都较难,假如为了培养一大量物理喜好者,将所有些困难程度统统删除,那时牺牲的就不仅仅是物理教程本身了。 误区之3、探究是物理教程学习的主要方法 中国人做很多事情都爱走极端,也容易产生教条主义,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技巧,由此在物理教程和物理教学中就产生了一种效应:向学生传授物理常识大都是探究式;几乎所有些物理实验也都是探究性实验,并且这类实验都有固定的程序;相当多的习题也都牵强附会地编成探究性考试试题。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非常有害的现象。学物理就是要在短时期内把前人通过长期很多的积累、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飞速承接过来,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新的革新与进步,而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仅仅是探究实验一种方法,介绍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也是一种好的办法。所有常识、所有实验都探究,不只没必要,也没这么多时间,有的训练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测量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统统都做成探究性实验,不只不伦不类,而且也不会达到应有些成效,甚至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那种教学中动不动就将学生没目的分组、动不动就进行没意义的探究,只能是一种新的形式主义和有害无益的作秀,也是对新课标、新教程重视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误解。 误区之4、课时不够是物理教程内容过多 课时是不是够用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周课时数,二是教程内容,三是教学效率。其中教学效率又受制于教师素质和应试教育规范,有的教师课堂效率不高,为了考出好成绩,就让学生机械地、重复地做很多的习题,讲很多的习题,从而很多地浪费学生的时间,即便开再多的课时也远不够用。其实有一笔账是可以算了解的,物理这门课一般学校开的周课时是三节,一个学期按20周计算共有60课时,除去考试和活动原因减掉10课时,也有50课时左右,假如一学期上完七章内容,每章平均用6~7课时,上完规定内容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若加上学校安排的补课,时间一定还有节余。因此,课时不够是由于物理教程内容过多的说法纯属是让教程背了不该背的黑锅,假如不看清这一点,而很多删减教程内容,降低课后训练,就会致使很多常识讲不透,物理也充其量只能算是自然知识了。大家在实践中做过多次实验,假如在教育部规定的课时内只上教程上的内容,课时一点也不会差。假如在教程中将常识讲清、讲透,有关内容拓展、拓宽,然后配以甄选后的习题,限制那些五花八门、胡编乱造的习题集充斥课堂和学生,不只课时足,而且学生负担、学习成效也非常不错。